海南logo
爱京访名人|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以传统诗词进行宏大叙事 诗颂新时代

爱京访名人|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以传统诗词进行宏大叙事 诗颂新时代

2024-03-21 10:00:32 编辑:郑裕娇 来源:海南广电国际传播融媒体中心

↑视频:陈爱京对话周文彰

海南网台、视听海南客户端3月21日消息:(记者 陈爱京 贝宇佳 孙惟诚)与名人对话,与时代同行。海南广播电视总台高端访谈栏目《爱京访名人》,常年对话“政商领袖、两院院士、奥运冠军、文艺名家”,在中国IPTV—海南、央视新闻客户端、“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海南广播电视总台全媒体矩阵刊发,面向全国播出。

中华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国文学艺术皇冠上的明珠。在3月21日“世界诗歌日”即将到来之际,《爱京访名人》栏目经过精心策划,在北京采制特别节目。2024年2月27日下午,摄制组按约定时间走进国家行政学院,专访当代中华诗词界领军人物。

《爱京访名人》栏目制片人、海南广播电视总台一级播音员主持人、记者陈爱京,独家专访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周文彰。

在访谈中,周文彰逐一介绍中华诗词学会历任会长、全国诗词组织现状、创建中华诗词博物馆初衷、中华诗词在新时代发展进程中的作用等,并分享其诗词创作、书法展览、学术专著出版等。

中华诗词学会成立于1987年5月31日,是由中国作家协会主管、国家民政部注册登记的国家一级文学类学会,是唯一的、正规的全国性的诗词组织。2010年11月,中华诗词学会被国家民政部表彰为“全国先进社会组织”。2018年12月被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确定为国家语委委员单位,也是该组织中唯一的社会团体。2019年11月1日,中华诗词学会用时4年起草、研究、论证的《中华通韵》由国家教育部、国家语委颁布全国试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颁行的第一部新韵书。

中华诗词学会首任会长是已故著名爱国人士、诗人,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钱昌照;

第二任会长是已故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诗人,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周谷城;

第三任会长是已故著名诗人、书法家,全国政协原副秘书长孙轶青;

第四任会长是原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著名诗人郑欣淼;

现任会长是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周文彰。

2020年11月30日,中华诗词学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周文彰当选为中华诗词学会第五届理事会会长。

周文彰,笔名弘陶,江苏宝应人。1988年获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诗词学会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任海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出版哲学社会科学、诗词书法等多部专著。

 

周文彰创作的诗词书法作品

“中华诗词”是一个专有名词,特指中国传统诗词,包括古风、律绝、词曲、辞赋等。1994年7月,中华诗词学会机关刊物《中华诗词》创刊并向海内外公开发行,现为全国发行量最大的诗歌刊物。中华诗词学会是以促进中华传统诗词发展,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为目的的非营利性专业化、学术性社会团体。目前,个人会员已超过5万人,所有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地区诗词组织都是单位会员。绝大多数市、县都有诗词组织,又都是所在省、市、自治区的单位会员。全国有诗词作者估算有350多万人。

自担任中华诗词学会会长以来,周文彰主持制定了《“十四五”时期中华诗词发展规划》。《规划》设定了三大目标和九大工程。

在节目拍摄过程中,主持人陈爱京还着重就《“十四五”时期中华诗词发展规划》与周文彰会长展开对话。

《“十四五”时期中华诗词发展规划》的三大目标是:开创诗词工作服务国家大局的新境界、创造诗词事业满足人民需求的新气象、构建诗词创作紧贴时代发展的新局面。

九大工程是:诗词精品创作工程、诗词评论与研究工程、 诗教质量提升工程、诗词人才队伍建设工程、诗词出版与传播工程、诗词组织建设工程、诗词工作联动工程、 学会领导成员和会员学习提高工程、诗词网站联动共享工程。全国各级诗词组织勠力同心,奋发有为,《规划》实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访谈中,当主持人陈爱京提出“在新时代如何大力发展繁荣中华诗词”时,周文彰会长强调,要抓好诗词队伍建设,千方百计调动千军万马,激发千家万户,让诗词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景区,动员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一起做繁荣发展诗词的工作。

中华诗词博物馆,是中华诗词学会与首都图书馆合作共建的,位于首都图书馆B座二层,沈鹏先生题写馆名,于2023年12月26日起开馆试运行。

中华诗词博物馆以时间顺序,展示由先秦两汉至当代诗词文化的发展脉络。

通过“图书馆+博物馆”模式,将文献和博物叠加赋能,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新模式。新媒体数字阅读体验区暨“中华诗词博物馆”使用面积近千平方米,体验区内配套投影、互动画屏等多媒体展示设备,设置DIY空间、沉浸式体验区等主题区域。另有《饮中八仙歌》沉浸式体验空间、诗词主题人机对战等互动项目。

周文彰表示,创建中华诗词博物馆的初衷,旨在展示诗词从古至今的发展历史,让人们受到诗词的熏陶,了解中华诗词的社会作用。

在与主持人陈爱京的对话中,周文彰表示,中华诗词学会每年组织中华诗人节、中华诗词学术研讨会、青春诗会、金秋笔会、聂绀弩杯年度诗坛人物等活动,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已成为诗词界的盛典。

中华诗词学会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也将持续筛选、推介当代诗词名家的优秀作品并结集出版,满足那些想要亲近传统文化的读者对于诗词阅读的需求,推动中华诗词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贡献。

在中华悠久历史中,大运河是一部书写在华夏大地上的宏伟诗篇。中国大运河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运河三部分,全长近3200公里,开凿至今已有2500多年,是世界上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周文彰出生于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对家乡、对大运河和运河历史文化怀有深厚感情。2020年,周文彰创作的《诗咏运河》诗集出版,收入的94首诗词歌咏了世界遗产大运河、大运河沿线城市城市以及58处大运河世界遗产点。

周文彰撰写的诗词和书法作品在书中展示,以中华传统文化的特有方式展现运河之美。《诗咏运河》采用雕版印刷印制,以古籍线装形式出版,将中国传统诗词与书法、摄影相结合,《序》和导言部分中英文介绍,充分展示了作者的乡情、诗情、才情。

《诗咏运河》一书是周文彰用中国传统诗词来逐一描写 “中国运河城市”“中国大运河世界遗产点” “世界遗产运河(共6条)”的专题诗集。把运河承载的文化用诗词提炼出来,以传承下去、教育后人,这是当代文艺工作者尤其是诗人面对的重大课题,《诗咏运河》为当代文艺工作者树立了榜样。

202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由中华诗词学会组织创作、周文彰主编的《百年诗颂》出版,该书以党发展壮大的历史进程为主线,收录精选出的优秀诗词作品460首。

2022年,周文彰著作《会长的使命:源自中华诗词学会的感悟》出版,书中收录了他担任中华诗词学会第五任会长以来的实践探索,传递了对推动诗词日益走进大众、走进生活的期待。

在周文彰看来,无论是古代诗词还是当代诗词,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合辙押韵、朗朗上口,这是诗词能够广泛传播的重要原因。诗词的这一特性,也使其在数字化、碎片化时代的传播具备了一定优势。“数字技术深刻改变着中华诗词的学习、创作、传播、教育、收集、储存、出版等各个方面。”周文彰表示,要让中华诗词融入数字化时代。

为此,他提出要充分借助数字技术传播诗词。特别是运用短视频、微信公众号等新载体和抖音、快手等新平台,让诗词传播形式更加生动灵活,传播范围更加广泛有效。

“中华诗词既是传统文化要大力传承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承担着传承发展传统文化的重要责任。”周文彰表示,在大力弘扬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华诗词的“春天”已经到来。中华诗词学会将进一步协调各方力量,推动当代诗词翻译、出版工作,让中华诗词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

通过《爱京访名人》栏目,周文彰号召广大诗人词家,要凝心聚力,精心创作,勇于创新,勇攀高峰,让中华诗词唱响新征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周文彰诗词楹联书法作品

访谈拍摄结束后,周文彰向陈爱京赠送其诗词、书法著作《诗咏运河(上、下卷)》《周文彰湖南诗书作品集图录》《旅书——周文彰旅途书作集》《周文彰诗词选》《感恩第二故乡——周文彰海南诗书作品集》,并在著作扉页题签。

“陈爱京对话周文彰”更多访谈详情,请观看本期《爱京访名人》节目视频。

与名人对话,与时代同行。海南广播电视总台国际传播融媒体中心高端访谈栏目《爱京访名人》,常年对话“政商领袖、两院院士、奥运冠军、文艺名家”,在中国IPTV—海南、央视新闻客户端、“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海南广播电视总台视听海南客户端、海南网络广播电视台、海南广播电视总台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快手、微博、头条号、海南声屏报、哔哩哔哩等全媒体矩阵刊发,面向全国播出。

【主持人手记】

诗书传薪火 翰墨写春秋

2024年2月27日下午,春寒料峭,却难掩内心的热忱。作为《爱京访名人》的创始人与主持人,我带领摄像团队走进国家行政学院,专访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周文彰先生。

此次重逢,意义非凡——他不仅是我的老领导,更是我艺术生涯的贵人。十年前,我在海南、上海、北京举办书画个展,他为我撰诗并挥毫题词;我也在海南省博物馆等地主持过三次他的书法展开幕式。十年后,周文彰先生以中华诗词学会会长的身份接受我专访,畅谈多年任职履历、诗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访谈伊始,周会长如数家珍般回顾中华诗词学会历任会长的贡献,从初创时期的筚路蓝缕,到如今千帆竞发的繁荣景象。谈及《“十四五”时期中华诗词发展规划》,他目光炯炯:“三大目标、九大工程,就是要让诗词走进千家万户,成为新时代的文化血脉。”我追问:“如何让诗词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焕发生机?”他朗声答道:“诗词要‘六进’——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景区!只有扎根生活,才能枝繁叶茂。”

周会长还告诉我他对中华诗词博物馆的构想:“这里不仅是历史的陈列馆,更是未来的播种机。”他坚信,诗词能跨越时空,让今人与古人对话,让传统与时代共鸣。

访谈尾声,位高权重且与我有多年工作和艺术交情的老领导,赠我《诗咏运河》等诗书著作,扉页题签墨香犹存。那一刻,仿佛文化的薪火,在他笔下熠熠生辉。此行在国家行政学院访谈有感,撰楹联、诗文抒怀:

楹联

上联:诗承古韵千山秀

下联:笔写新篇万户春

 

上联:墨海腾龙书盛世

下联:词林引凤唱新风

 

上联:文脉绵长,诗赋江河传雅韵;

下联:翰香隽永,笔耕岁月写华章。

 

上联:六进方针,让诗词扎根沃土;

下联:九重规划,助国粹绽放新花。

 

五言绝句《访周文彰会长》

春风凝墨韵,雅室话诗心。

笔落千钧力,文光耀古今。

 

五言律诗《中华诗词颂》

国粹承千载,今朝更炜煌。

词章融岁月,笔墨写沧桑。

六进方针远,三春事业长。

诗花开盛世,四海共芬芳。

 

七言绝句《赠周文彰先生》

京华访谈意深长,诗教宏图话未央。

莫道书生无胆气,文光直上九霄扬。

 

七言律诗《新时代诗词咏怀》

盛世诗潮涌大千,文旌高举聚群贤。

传承古调开新境,谱写华章续旧缘。

六进方针滋沃土,九重工程润心田。

春风化雨千家乐,国粹弘扬万代传。

访谈前后,回顾与周会长多年工作交情,我写下这些楹联和诗作。周会长以诗书为舟,载着文化使命破浪前行。而我,愿以话筒为笔,继续记录这些照亮时代的身影!

初稿撰于国家行政学院

二稿改于北京—海口航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