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化种业市场 保护种业知识产权 海南发布6件种业领域典型案例
2024-05-21 15:04:30 编辑:罗振珣 来源:海南广电国际传播融媒体中心
海南网台、视听海南客户端5月21日消息(记者 龙灿 叶宇城 黄康)5月21日,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召开海南种业领域典型案例新闻通气会,会上通报了近三年来具有社会影响力和典型代表性的海南种业典型案例。以案释法、以案示警,通过案例震慑种业违法行为,助力海南自由贸易港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本次发布的海南种业典型案例共6件,涉及的类型包含植物新品种权侵权、假种子、经营不再分装的包装种子应当备案而未备案、偷盗育种材料等案件;涉及的种业环节涵盖植物新品种权临时保护期、植物新品种权保护期、种子生产、销售、种植等,均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近三年的种业市场监管和相关案件的处理情况,有关部门也清楚的看到,种业监管和执法过程中仍存在联动机制不完善、监管措施不到位、处罚力度不够强、执法人员水平不够高,案件处理时间过长、百姓维权难度大等问题。当前,正是种业振兴行动向五年见成效的转换期,也是推动南繁硅谷国家种业创新基地建设的关键时期。只有推动种业市场监管与执法工作更深、更实,才能更有效的为“种业振兴行动”保驾护航。在今后的工作中,省农业农村厅还要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种业监管和执法是贯彻落实《种子法》、夯实种业振兴行动的重要任务。接下来,切实增强促进种业振兴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严格依法监管,维护市场秩序,净化种业市场,不断提高依法治种、依法兴种水平,推动南繁种业高质量发展,助力自贸港建设。
二是要持续加强法律宣贯。种子管理部门、农业行政执法部门将创新宣传模式,加强《种子法》《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海南自由贸易港促进种业发展若干规定》宣传贯彻,进一步提升品种权人、种子生产经营者和生产者的法律意识,在全社会形成企业知法守法、百姓懂法会用法,营造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的良好氛围。
三是要完善大联动的机制。深化农业农村、农业行政执法、司法等执法部门的协同联动,发挥行政监督、执法调查和司法证据保全的重要作用,建立完善适合种业保护的举证规则,着力破解举证难、周期长、赔偿低、成本高等难题。
四是要不断完善监管措施。新形势下如何强化种子市场监管,不断净化市场环境,又是一项新的挑战。比如网络销售种子如何监管?“白皮袋”套包种子如何辨别真伪?调整监管措施,防止违法行为钻空子。
五是要加强种业人才培养。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和农业行政执法部门要建立行政执法人才培养计划,建立符合事业发展与监管队伍建设的长效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和执法能力培训,提高种业执法人员能力水平,着力打造学习型、复合型、专家型执法队伍。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