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京访名人丨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康万生:裘韵金声 正宫调里写人生
2024-09-16 11:30:15 编辑:马樱函 来源:海南广电国际传播融媒体中心
↑视频:陈爱京对话康万生
海南网台、视听海南客户端9月26日消息:(记者 陈爱京 岳宗辉 赵奇 孙灵恩 刘智强)与名人对话,与时代同行,海南广播电视总台高端访谈栏目《爱京访名人》,常年对话“政商领袖、两院院士、奥运冠军、文艺名家”,在中国IPTV—海南、央视新闻客户端、“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海南广播电视总台全媒体矩阵刊发,面向全国播出。
“康万生燕守平京剧名段演唱演奏会”将于9月20日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举行。2024年9月7日,《爱京访名人》栏目组专程走进天津,栏目创始人、主持人陈爱京率领海南卫视的摄像师、灯光师、化妆师等一行五人,从北京南站乘高铁奔赴天津,拜访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康万生先生。
9月7日上午,海南广播电视总台《爱京访名人》栏目创始人、制片人、一级播音员主持人、记者陈爱京,对话天津京剧院一级演员、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康万生。
本期节目,陈爱京对话康万生,访谈其京剧表演从艺之路、拜师方荣翔、裘派艺术特点、合作京剧名家、收徒传承国粹,介绍“康万生燕守平京剧名段演唱演奏会”情况,并分享其多场个人京剧演唱会、科学发声、兴趣爱好、新时代京剧发展等。
康万生,工净角,宗“裘派”,师承方荣翔。天津京剧院铜锤花脸,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1946年,康万生出生于吉林省,原籍是河北省香河县。1957年考入小红花儿童艺术剧院,1959年考入天津戏曲学校主攻花脸,1968年被调到天津飞鸽自行车厂,1970年参军成为文艺兵,1974年又到自行车厂工作。1978年,康万生调入天津京剧院三团。
1979年,康万生在山东济南拜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方荣翔先生为师,又向王正屏、夏韵龙、李长春学习。
康万生的恩师、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方荣翔先生为康万生“勾脸”。
在天津市首届戏剧节中,康万生以《包公辞朝》一剧获“优秀主演奖”。1993年梅兰芳金奖大赛中荣获提名奖。1995年,康万生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演唱京剧《铡美案》选段。2000年春节戏曲晚会在央视播出,表演京剧《铜锤错位》(邓沐玮、孟广禄、康万生)。
康万生的演唱风格深受观众喜爱,他被认为是当今裘派风格中最受欢迎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不仅继承了裘盛戎、方荣翔细腻的表演风格,还融合了金少山那种宏大的气魄,形成自己独有的演唱特色。在《铡美案》、《锁五龙》、《大探二》等经典剧目中,他将角色的复杂情感演绎得淋漓尽致,康万生的演唱不仅声音高亢嘹亮,更能够将角色的情感细腻地传达给观众。
康万生演唱调门是花脸的最高调门——正宫调。他以其独特的声线和演唱风格,赢得了观众的喜爱。他常年习惯于把自己的现场演唱用录音带录下来,回家后反复回听精心琢磨,精益求精。他的发音以气驭声,吐字准确,气大声洪,声情并茂。他的台风、唱法、表演,深得裘派神韵。
在访谈中,当陈爱京谈起“正宫调”的话题时,康万生笑称:“唱花脸,调门低了观众不答应,自己唱着也不痛快呀!”
在将七十年的舞台春秋中,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康万生常演的京剧剧目有:
《铡美案》《打龙袍》《赤桑镇》《姚期》《坐寨盗马》《砸銮驾》《探阴山》《赵氏孤儿》《敬德装疯》《探皇陵》《除三害》《锁五龙》等。
康万生舞台演出剧照
康万生多次参加包括在怀仁堂举办的新年京剧晚会、中央电视台春节戏曲晚会的演出,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空中剧院》、《名段欣赏》等栏目,经常播出康万生参演的剧目。国家级大型晚会、全国各省市举办的名家名段演唱会,康万生与赵燕侠、王金璐、谭元寿、梅葆玖、李炳淑、马长礼、孙毓敏、刘长瑜、齐淑芳、李玉芙、冯志孝、叶少兰、景荣庆、李维康、李长春、李荣威、李崇善、李鸣岩、陈少云、燕守平、邓沐玮、袁慧琴、朱强、王蓉蓉、赵建华、吕昕、蓝文云、李军、杜镇杰、史依弘等多位京剧名家同台演出。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康万生,在生活中为人谦诚,在艺术上精益求精。康万生与多位京剧名家亦师亦友,在几十年的舞台表演历程中,都有过良好的艺术合作。
海南广播电视总台《爱京访名人》栏目制片人、一级播音员主持人、记者陈爱京
在访谈中,陈爱京与康万生细细翻看带来的舞台剧照,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是一段故事。他谈起《铡美案》中的包拯,如何把握人物气度;聊到《赤桑镇》的唱腔处理,如何让观众感受到角色的悲愤。在对剧中人物心理的声腔处理上,康万生先生有很多高妙之音。
天津京剧院一级演员、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康万生
康万生的京剧演唱风格,既有裘盛戎的神韵、气质,又有金少山那种黄钟大吕的气度。康万生博采众长,使演技日臻成熟,他善于把唱腔的音乐美感与人物的情感紧密结合起来,达到声情并茂的艺术境界。
为接受《爱京访名人》栏目专访,康万生还把珍藏多年的个人京剧演唱会的多张海报,特意带到访谈现场,逐一介绍在全国各地举办京剧演唱会的盛况。他的讲述生动而深刻,带观众走进京剧辉煌的年代和他的舞台春秋。
1994年12月,“裘派花脸康万生京剧演唱会”,在北京中国儿童剧场举办。
2004年,康万生在天津中国大戏院举办了个人演唱会,演唱了8出剧目中的花脸唱段38段。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完整播出演出实况。
2011年9月30日晚,《虎啸龙吟庆华诞”——康万生“原声态”个人演唱会》在天津滨湖剧院举行,66岁裘派名净康万生先生以本嗓原声(不借助麦克风)演唱裘派名剧四十余段,把自己从艺五十年来对花脸艺术的理解和积淀以“原声态”的形式回报给了广大观众。康万生说,这场“原生态”演出,他不靠任何高科技设备,靠的是科学的发声方法,“毕竟唱戏是吃开口饭的,就得有这份功力才行”。这场以本嗓原声(不借助麦克风)的“原声态”演唱会,展现了京剧名家康万生超强的演唱实力和现场把控能力,也开创了京剧演唱的先河。
2018年9月6日晚,“虎啸龙吟——京剧表演艺术家康万生舞台生活六十周年个人专场演唱会”,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举行。
2023年6月14日晚,“黄钟大吕动天倪——京剧表演艺术家康万生舞台生活六十五周年演唱会”,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举行。
2024年1月2日晚,“穿越百年的声音——吕昕 康万生2024新年京剧演唱会”,在天津吉祥大戏院举行。
在《爱京访名人》录制现场,主持人陈爱京替观众请教康万生京剧演唱技巧,特别是广大戏迷和观众喜爱的《赵氏孤儿》选段,在演唱时该如何调整气息?怎样把握演唱技法?
康万生现场演示并逐字逐句教唱《赵氏孤儿》选段,几句清唱声贯全场,响遏行云,让摄制组人员在现场充分感受到“铁嗓钢喉”的实力与魅力。
康万生的演唱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每一次演出,观众们不仅被他的高亢音域所吸引,更被他深厚的唱功和对角色的深刻理解所打动。都能让观众感受到京剧艺术的魅力,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
康万生在唱、念、做、打各方面都有深厚的功底,他不仅擅长于铜锤花脸,也能表演架子花脸应工的净角戏,并在演出实践中吸收其他行当的精髓,运用到自己的演唱之中。因此,他成为铜锤架子两门报,尤其是唱念做表比较全面的艺术家。
康万生的演唱风格在当今京剧界独树一帜,他的艺术成就不仅体现在舞台上的表现,更体现在他对京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上。他的演唱不仅为观众带来了美的享受,也为京剧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爱京访名人》节目中,康万生还分享了他对京剧传承的思考。他说:“京剧是国粹,不能丢,但也不能一成不变。”退休以后,康万生参加戏迷票友的演出活动。他鼓励年轻演员多学传统,同时敢于创新。这种开放的艺术态度,令人敬佩。
陈爱京向康万生赠送书法作品,康万生写下做客《爱京访名人》栏目的感言“弘扬京剧裘派艺术”、“庙堂江湖一台戏,万家灯火寄声腔”。
拍摄结束后,大家合影留念。临别时,康万生握着陈爱京的手说:“希望你们多宣传京剧,让更多人了解这门艺术。”陈爱京郑重答应,访谈节目将在全媒体传播,宣传京剧艺术,报道梨园名家,并邀请康万生未来再合作。
为宣传报道“康万生燕守平京剧名段演唱演奏会”,2024年9月9日上午,海南广播电视总台《爱京访名人》栏目创始人、制片人、一级播音员主持人、记者陈爱京,又到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燕守平家中,独家专访北京京剧院著名京胡演奏家燕守平先生。燕守平畅谈其与康万生多年的艺术交往,介绍将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举行“康万生燕守平京剧名段演唱演奏会”的相关情况,包括每日操琴练习、演奏演唱曲目、助演名家阵容等。
2024年9月20日晚,“康万生燕守平京剧名段演唱演奏会”将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举行。
“陈爱京对话康万生”更多访谈详情,请观看本期《爱京访名人》节目精彩视频。
与名人对话,与时代同行!海南广播电视总台国际传播融媒体中心高端访谈栏目《爱京访名人》,常年对话“政商领袖、两院院士、奥运冠军、文艺名家”,在央视新闻客户端、“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海南广播电视总台视听海南客户端、海南网络广播电视台、海南广播电视总台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快手、微博、今日头条、海南声屏报、新浪看点等全媒体矩阵刊发,面向全国播出。
【主持人手记】
与裘派名净康万生先生的津门之约
专访康万生先生是一直以来的愿望,就在《康万生燕守平京剧名段演唱演奏会》将于9月20日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举行前,2024年9月7日,作为《爱京访名人》栏目创始人和主持人,我率领海南卫视的摄像师、灯光师、化妆师等一行五人,从北京南站乘高铁奔赴天津,专程拜访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康万生先生,此行是《爱京访名人》栏目首次走进天津并推出系列专题节目。
康万生是天津京剧院的台柱子,以铜锤花脸闻名,他拜师方荣翔先生,深得京剧“裘派”艺术精髓。当我在天津初见康老师,他头带太阳帽、身背双肩包,精神矍铄,笑容可掬。他说:“今天推掉了其他活动,专门来和你聊聊。”这份真诚让我们感动,连声道谢。此次访谈拍摄地点选在天津美术学院旁的中国书画报美术馆里,环境典雅,与京剧艺术的厚重相得益彰。到达拍摄现场,摄像师们正在架设多机位,进行参数设置,逐一精准调试。灯光师布设灯光,设定感光度和色温值。康老师拉开双肩包,里面装的是他几十年舞台生涯的缩影——珍藏多年的舞台剧照、手抄本唱词和服装。化妆师为我俩精心打理后,我们都换上短袖唐装,在红木圈椅上落座。随着编导洪亮的声音“5、4、3、2、1,开始”,《爱京访名人》栏目走进天津的第一位嘉宾访谈正式拍摄。
在访谈过程中,我注意到,康老师说话时,手一直在打拍子。是啊,七十余载梨园人生,他的节奏从未乱过。或许这就是“裘派”神韵:不单是艺术精湛的技巧,而是那份“戏如命、命如戏”的赤诚,在正宫调里,生生不息。
专访名家,怎能错过当面请教的好机会。我替观众请教康万生先生演唱技巧,他现场演示并逐字逐句教唱《赵氏孤儿》选段。未开嗓先凝神,他开口一句“我魏绛闻此言如梦方醒”,声如裂帛,馆内回声激荡。我恍然明白,所谓“金少山的气度”,不仅是嗓音的洪亮,更是骨子里的昂然——正如他回忆1979年拜师方荣翔时说的:“师父教我‘戏比天大’,但‘人’得立得住。”
2011年那场“原声态”演唱会,是康老师艺术生涯的高光时刻。不用麦克风连唱四十余段,靠的是“科学发声”的苦功:每日清晨吊嗓、研究共鸣位置、甚至借鉴美声呼吸法。他说:“京剧的味儿,不能输给话筒。”这句话背后,是对传统的敬畏,亦是对时代的回应——当流量裹挟戏曲,他选择用最“笨”的方式证明:调门是命,真正的声腔,自能穿透喧嚣。
我和康老师翻看《铡美案》包公剧照时,他重复说道“裘派的花脸,包公戏份很重,要‘沉’得住,‘爆’得开。”这恰似他的传承观:收徒不重数量,但求“一颗真心”。他提到弟子们有的坚守舞台,有的转行影视,语气里无褒贬:“江湖各有路,只要心里有戏。”康老师的题词墨迹淋漓间,是梨园人的通透——艺术在庙堂之高,亦在江湖之远。
《爱京访名人》栏目走进天津,我撰写楹联和诗词,将这段梨园佳话,再做文字珍存!
楹联
上联:铜锤声震岳
下联:花脸韵流芳
上联:裘韵传千古
下联:金声震九州
上联:赤桑镇里包公义
下联:锁五龙前将相魂
上联:裘门一脉传神韵
下联:津派千秋唱大风
上联:庙堂江湖,一台戏演尽忠奸善恶;
下联:生旦净丑,万盏灯照见古今往来。
上联:四十年粉墨登场,铜锤响彻云霄外;
下联:千百曲皮黄传世,花脸名扬天地间。
上联:原声态唱彻滨湖,不借电传真境界;
下联:正宫调承袭裘派,但凭心守旧乾坤。
上联:承裘派精华,铁嗓铜喉,一曲包公惊四座;
下联:展津门气象,高风亮节,满台正气耀千秋。
五言绝句
《粉墨春秋》
津门逢巨匠,谈笑见风神。
一曲包公戏,声威动九宸。
五言律诗
《专访康万生》
花脸最高调,津门老将雄。
拜师承裘韵,开嗓破鸿蒙。
赤桑铡刀冷,皇陵剑气冲。
梨园春未晚,薪火正熊熊。
五言律诗
《津门对话》
艺海寻真谛,梨园访大家。
铜锤惊四座,铁嗓震天涯。
承继裘门韵,弘扬国粹华。
今朝同论戏,共话夕阳斜。
七言绝句
《观剧照有感》
当年粉墨正风华,铜锤花脸世人夸。
今日重翻旧时照,犹闻台上唱风华。
七言律诗
《康万生访谈感赋》
津门名角誉梨园,铜锤花脸震乾坤。
裘门一脉承真谛,艺苑千秋铸戏魂。
铁嗓高歌惊四座,金声玉振动千门。
今朝专访聆高论,更觉先生德艺尊。
七言律诗
《传承裘派话铜锤》
曾记春晚铡美案,更叹滨湖原声篇。
方门立雪得真谛,裘派传灯守旧缘。
字字教来心血注,场场唱罢掌声连。
长安九月重开嗓,再证梨园不老仙。
初稿撰于天津市的访谈现场
二稿改于天津——北京的高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