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logo
爱京访名人|我国著名邮票设计家吴建坤:设计“国家名片” 见证新中国发展

爱京访名人|我国著名邮票设计家吴建坤:设计“国家名片” 见证新中国发展

2024-10-01 09:00:00 编辑:黄晓琳 来源:海南广电国际传播融媒体中心

↑ 视频:陈爱京对话吴建坤

与名人对话,与时代同行。海南广播电视总台高端访谈栏目《爱京访名人》,常年对话“政商领袖、两院院士、奥运冠军、文艺名家”。在中国IPTV—海南、央视新闻客户端、“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海南广播电视总台全媒体矩阵刊发,面向全国播出。

202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75周年华诞。为宣传展示新中国75年来发生的可喜变化和取得的辉煌成就,《爱京访名人》栏目创始人、主持人陈爱京精心策划系列节目,并撰写邮寄公函、紧密对接北京和天津有关单位,逐一达成专访意向。

为做好专访和拍摄,陈爱京带领海南卫视的摄像师、灯光师、化妆师等工作团队赴北京、天津,走进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中国集邮有限公司、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北京邮票厂有限公司、中央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中国邮票设计师之家主题邮局等地,独家专访我国多位著名邮票设计家和重要嘉宾,讲述邮票上的中国,献礼新中国成立75周年!

海南广播电视总台《爱京访名人》栏目创始人、制片人、一级播音员主持人、记者陈爱京,在北京对话国家邮政局原邮票印制局邮票设计师、我国第一代著名邮票设计家吴建坤先生。

今年已经89岁高龄的吴建坤先生和夫人,在北京市朝阳区的家中热情接待主持人陈爱京和摄像团队一行。

陈爱京对话吴建坤,访谈其邮票设计艺术和多套邮票代表作。吴建坤先生四十多年耕耘方寸邮票世界,共设计《梅兰芳舞台艺术》小型张等50套纪念邮票、特种邮票和多套邮资封、明信片。

吴建坤设计的这些方寸之间的艺术瑰宝,不仅记录着一位艺术家的生命轨迹,更镌刻着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文化密码。

著名邮票设计家吴建坤

吴建坤,新中国第一代著名邮票设计家,陕西大荔县人,1935年生,1955年毕业于西北艺术学院,同年分配到原邮电部从事邮票设计工作,1989年被评为高级工艺美术师,1995年底从国家邮政局邮票印制局退休。

吴建坤独立设计或与孙传哲、周令钊、刘硕仁、卢天骄、万维生等邮票设计家,共同设计多套邮票。

在吴建坤眼中,方寸大小的邮票从来不是简单的图案拼贴,而是融合了美学、装饰、摄影、国画技法与平面设计的综合艺术。其邮票设计风格多样,并传播弘扬集邮文化。

海南广播电视总台一级播音员主持人陈爱京

1962年吴建坤设计的《梅兰芳舞台艺术》小型张,早已成为我国著名的“珍邮”之一。

著名邮票设计家吴建坤先生在从事邮票设计工作的40年里,共设计了50多套纪念邮票、特种邮票及多套邮资明信片:

《中国古生物》《北京天文馆》《十三陵水库》《全国工业交通展览会》《我国第一个原子反应堆和回旋加速器》《中央自然博物馆》《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十周年》《第一届全国运动会(16-1、16-8、16-10)》《全国农业展览馆》《遵义会议二十五周年》《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小全张)》《詹天佑诞生一百周年》《梅兰芳舞台艺术(小型张)》《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新安江水电站》《革命摇篮——井冈山》《纪念巴黎公社一百周年》《发展体育运动》《轮船》《儿童歌舞》《出土文物》《户县农民画》《带电作业》《化学纤维》《首都国际机场》《盆景艺术》《庐山风景》《第二次联合国探索及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会议》《秦始皇陵兵马俑》《中国残疾人(附捐邮票)》《敦煌壁画(第一、二、三、四、五、六组)》《都江堰水利工程》《万国邮政联盟成立一百二十周年(小型张)》《乙亥年》《第43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小全张)》等纪念邮票、特种邮票及《中银大厦》等邮资明信片,用“国家名片”记录新中国的发展和成就。

著名邮票设计家吴建坤

为《爱京访名人》栏目题词

 

《中国古生物》特种邮票

为了反映中华大地悠久的科学文化历史,1958年4月15日,原邮电部发行了《中国古生物》特种邮票,全套3枚,邮票图案分别是嵩里山三叶虫(古生代)、禄丰恐龙(中生代)、肿骨鹿化石(新生代)的素描像。邮票设计者是吴建坤。

在接受主持人陈爱京专访时,吴建坤表示,《中国古生物》特种邮票是其设计的第一套邮票。

 

《北京天文馆》特种邮票

为了纪念北京天文馆建成,1958年6月25日,原邮电部发行了《北京天文馆》特种邮票,全套2枚,第1枚描绘了北京天文馆外景,第2枚是天象仪的剪影。邮票设计者:吴建坤。

 

《十三陵水库》特种邮票

为了庆祝十三陵水库胜利完工,1958年10月25日,原邮电部发行了《十三陵水库》特种邮票,全套2枚。邮票设计者:刘硕仁、吴建坤。

 

《全国工业交通展览会》

纪念邮票

为了庆祝全国工业交通展览会胜利开幕,1958年10月1日,原邮电部发行了《全国工业交通展览会》纪念邮票,全套3枚。邮票设计者:吴建坤。

 

《我国第一个原子反应堆和回旋加速器》

特种邮票

为了纪念和宣传中国在利用原子能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1958年12月30日,原邮电部发行了《我国第一个原子反应堆和回旋加速器》特种邮票,全套2枚。邮票设计者:孙传哲、刘硕仁、吴建坤。

 

《中央自然博物馆》特种邮票

为了祝贺中央自然博物馆开馆,1959年4月1日,原邮电部发行了《中央自然博物馆》特种邮票,全套2枚。邮票设计者:吴建坤。

 

《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十周年》

纪念邮票

为了庆祝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10周年,1959年11月10日,原邮电部发行了《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十周年》纪念邮票。邮票全套6枚,第1枚是中国少年先锋队的队徽,第2-6枚分别描绘了少先队员夏令营吹号、放学归来、气象观测、植树、滑冰的情景。邮票设计者:吴建坤、卢天骄。

 

《第一届全国运动会》纪念邮票

为了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运动会,1959年12月28日,原邮电部发行了《第一届全国运动会》纪念邮票。邮票全套16枚,由孙传哲、卢天骄、吴建坤、万维生、韩象琦分别设计完成,其中的16-1、16-8、16-10邮票是由吴建坤设计。

 

《全国农业展览馆》特种邮票

为庆祝全国农业展览馆的建成和开馆,1960年1月20日,原邮电部发行了《全国农业展览馆》特种邮票,全套4枚,邮票图案为综合馆、气象馆、畜牧馆、水产馆。邮票设计者:吴建坤。

 

《遵义会议二十五周年》纪念邮票

为纪念遵义会议召开25周年,1960年1月25日,原邮电部发行《遵义会议二十五周年》纪念邮票,全套3枚。邮票设计者:吴建坤。

 

《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纪念邮票、小全张

为了祝贺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开幕,1961年4月5日,原邮电部发行了《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纪念邮票一套4枚,小全张1枚。邮票和小全张的设计者:吴建坤。

 

《詹天佑诞生一百周年》

纪念邮票

1961年6月20日,原邮电部发行了《詹天佑诞生一百周年》纪念邮票,全套2枚,邮票图案为詹天佑像、京张铁路。邮票设计者:吴建坤。

 

《梅兰芳舞台艺术》

纪念邮票、小型张

为了纪念杰出的戏曲艺术家梅兰芳,1962年8月8日,原邮电部发行了《梅兰芳舞台艺术》纪念邮票,邮票分为有齿孔和无齿孔两种。邮票设计者是孙传哲。

在发行这套邮票之后,1962年9月1日,原邮电部还特别发行了《梅兰芳舞台艺术》小型张,小型张设计者:吴建坤。

吴建坤设计的《梅兰芳舞台艺术》小型张

吴建坤向陈爱京讲述《梅兰芳舞台艺术》小型张的设计经过和设计理念。

 

《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纪念邮票

为了祝贺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胜利举行,1963年11月17日,原邮电部发行了《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纪念邮票,全套5枚。邮票设计者:周令钊、吴建坤、孙传哲。

 

《新安江水电站》特种邮票

为了反映新中国电力工业取得的新成就,1964年12月15日,原邮电部发行了《新安江水电站》特种邮票,全套4枚。邮票设计者:吴建坤。

 

《革命摇篮——井冈山》特种邮票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44周年,1965年7月1日,原邮电部发行了《革命摇篮——井冈山》特种邮票,全套8枚。邮票设计者:吴建坤。

 

《发展体育运动》编号邮票

为纪念毛泽东“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发表20周年,祝贺全国五项球类运动会举行及宣传发展体育运动的意义和作用,1972年6月10日,原交通部邮政总局发行了《发展体育运动》编号邮票,全套5枚,邮票图案名称分别为:五项球类运动、工人做广播体操、广大农民因地制宜做“拔河”活动、解放军爬山拉练、青少年跳水游泳。邮票设计者:吴建坤。

 

《轮船》编号邮票

为反映新中国造船工业取得的辉煌成就,1972年7月10日,原交通部邮政总局发行了《轮船》编号邮票,全套4枚,邮票图案分别为“风雷”号远洋货轮、“大庆30”油轮、“长征”号远洋客货轮、“险峰”号挖泥船。邮票设计者:吴建坤、杨白子。

 

《儿童歌舞》编号邮票

为了庆祝国际儿童节,1973年6月1日,原邮电部发行了《儿童歌舞》编号邮票,全套5枚,图案分别描绘了汉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儿童表演歌舞的形象。邮票设计者:吴建坤。

 

《出土文物》特种邮票

为了宣传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继承和保护祖国珍贵的古代文化遗产,1973年11月20日,原邮电部发行了《出土文物》特种邮票,邮票全套12枚,邮票图案依次为青花凤首扁壶、鎏金舞马衔杯银壶、黑彩马、泥俑、石雕柱础、天马、鎏金镶嵌铜砚盒、长信宫灯、鸭纽盖铜鼎、曾中游父方壶、青铜提梁卣、彩绘红陶鼎。邮票设计者:吴建坤。

 

《户县农民画》特种邮票

为了推动新中国农村文化生活的开展,宣传户县农民画,1974年4月10日,原邮电部发行了《户县农民画》特种邮票,全套6枚,第1枚描绘了一位县委书记在劳动间敬时学习马列著作的情景;其他5枚都是新中国农民辛勤耕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活写照。邮票设计者:吴建坤。

 

《带电作业》特种邮票

为了反映新中国维修输电线路或电气设备的技术面貌,1976年9月15日,原邮电部发行了《带电作业》特种邮票,全套4枚,分别描绘了电业工人检换防震锤、更换直线绝缘子、检修导地线、检修变电油开关的情景。邮票设计者:吴建坤。

 

《化学纤维》特种邮票

为了反映新中国化学纤维的生产面貌,1978年6月15日,原邮电部发行了《化学纤维》特种邮票,全套5枚,分别描绘了化学纤维生产过程的五道工序:原料、抽丝、纺织、印染、成品。邮票设计者:吴建坤。

 

《首都国际机场》特种邮票

为了反映新中国航空运输事业的新面貌,1980年6月20日,原邮电部发行了《首都国际机场》特种邮票,全套2枚,分别描绘了首都国际机场的候机大楼俯瞰图、飞机跑道的夜景。邮票设计者:吴建坤。

 

《盆景艺术》特种邮票

为了反映我国造型优美和技术精湛的盆景艺术,1981年3月31日,原邮电部发行了《盆景艺术》特种邮票,全套6枚,分别描绘了用榔榆、园柏、银杏、桧柏、油柿、翠柏制作的盆景。邮票设计者:吴建坤。

 

《庐山风景》特种邮票

为了展示祖国山河的壮丽风采,1981年7月20日,原邮电部发行了《庐山风景》特种邮票,全套7枚,邮票图案分别为庐山五老峰、含鄱口、黄龙潭、日照峰、三叠泉、蟾蜍石上古松、龙首崖。邮票设计者:吴建坤。

 

《第二次联合国探索及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会议》

纪念邮票

为宣传探索及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重大意义,普及外空科技知识,1982年7月25日,原邮电部发行了《第二次联合国探索及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会议》纪念邮票,全套1枚。邮票上的玫瑰花,表示造福于人类的卫星向地球发射着信息;广阔的星空,表示人类探索的未来。邮票设计者:吴建坤。

 

《秦始皇陵兵马俑》

特种邮票、小型张

为反映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艺术创造,1983年6月30日,原邮电部发行了《秦始皇陵兵马俑》特种邮票,全套4枚,小型张1枚。邮票图案分别为群俑、陶俑、兵马俑、兵马俑坑;小型张图案为牵马俑。邮票和小型张设计者:吴建坤。

吴建坤设计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小型张

 

《中国残疾人》特种邮票

为了纪念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成立一周年,1985年3月15日,原邮电部发行了《中国残疾人》特种邮票(附捐邮票),全套4枚,分别描绘了摸读盲文、哑语交流、假肢恢复、乘坐轮椅的情景。邮票设计者:吴建坤。

 

《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六十周年》

纪念邮票

为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60周年,1985年5月1日,原邮电部发行了《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六十周年》纪念邮票1玫。邮票图案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时的会址广州惠州会馆。邮票设计者:吴建坤。

 

《敦煌壁画(第一组)》特种邮票

为了宣扬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艺术遗产,1987年5月20日,原邮电部发行了《敦煌壁画(第一组)》特种邮票,全套4枚。邮票设计者:吴建坤。

 

《海南建省》纪念邮票

为了祝贺海南省的建立,1988年4月20日,原邮电部发行了《海南建省》纪念邮票。邮票全套4枚,分别描绘了海南岛的五指山、万泉河、天涯海角、鹿回头的景色。邮票设计者:吴建坤。

吴建坤向陈爱京介绍《海南建省》纪念邮票的艺术采风、设计理念和创作过程。

 

《敦煌壁画(第二组)》特种邮票

为了宣扬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艺术遗产,1988年5月25日,原邮电部发行了《敦煌壁画(第二组)》特种邮票,全套4枚,分别选用了敦煌壁画中狩猎、战斗、农耕、建塔的场面。邮票设计者:吴建坤、任宇。

 

《敦煌壁画(第三组)》特种邮票

为了宣扬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艺术遗产,1990年7月10日,原邮电部发行了《敦煌壁画(第三组)》特种邮票,全套4枚,选用了4幅隋代敦煌壁画作品。邮票设计者:吴建坤、任宇。

 

《都江堰水利工程》特种邮票

为了展示中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1991年2月20日,原邮电部发行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特种邮票,全套3枚,邮票图案名称分别为鱼嘴、飞沙堰、宝瓶口。邮票设计者:吴建坤。

 

《敦煌壁画(第四组)》特种邮票

为了宣扬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艺术遗产,1992年9月15日,原邮电部发行了《敦煌壁画(第四组)》特种邮票。全套4枚,图案选自敦煌莫高窟的初唐壁画,还发行了1枚小型张。邮票和小型张设计者:吴建坤、任宇。

 

《敦煌壁画(第五组)》特种邮票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艺术成就,1994年7月16日,原邮电部发行了《敦煌壁画(第五组)》特种邮票,全套4枚。邮票设计者:吴建坤、任宇。

 

《万国邮政联盟成立一百二十周年》

小型张

万国邮政联盟于1874年成立,1948年成为联合国专门机构。万国邮政联盟的宗旨是组织和改善国际邮政业务,促进该领域的国际合作与发展。1994年10月9日,原邮电部发行了《万国邮政联盟成立一百二十周年》小型张邮票1枚。小型张邮票设计者:赵钧龙、吴建坤。

 

《乙亥年》特种邮票

为了庆祝农历春节,1995年1月5日,原邮电部发行了《乙亥年》特种邮票,全套2枚。邮票设计者:吴建坤、杨文清。

 

《第43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小全张

1995年5月1日,原邮电部发行《第43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纪念邮票,全套2枚。邮票设计者是孟祥斌、刘静宜。

为了祝贺中国乒乓球队夺得第43届世乒赛七项冠军,1995年8月14日,原邮电部计划外发行了《第43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小全张)1枚。小全张图案由世乒赛的七个冠军杯和1995-7全套两枚邮票组成。小全张采用棕红色底衬,沉稳,热烈,鲜明地烘托了世乒赛的七项冠军杯和两枚邮票,显得十分庄重。《第43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小全张)的设计者:吴建坤。

 

《敦煌壁画(第六组)》特种邮票

为了宣扬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艺术遗产,1996年8月15日,原邮电部发行了《敦煌壁画(第六组)》特种邮票,全套4枚。邮票设计者:吴建坤、任宇。

吴建坤时常翻看自己和多位邮票设计师设计的邮票,并通过博览群书,开阔视野,提升设计水平。那些方寸之间的艺术结晶,正是一个时代最美的文化标识。通过设计“国家名片”,吴建坤见证了新中国的发展历程和建设成就。

工作之余,吴建坤从事书法学习和创作。擅长创作行书、篆书等书法作品。生活中的吴建坤先生与夫人相濡以沫,喜欢散步、养花,共度美好生活。

“陈爱京对话吴建坤”更多访谈详情,请观看本期《爱京访名人》节目精彩视频。

与名人对话,与时代同行。海南广播电视总台国际传播融媒体中心高端访谈栏目《爱京访名人》,常年对话“政商领袖、两院院士、奥运冠军、文艺名家”,在中国IPTV—海南、央视新闻客户端、“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海南广播电视总台视听海南客户端、海南网络广播电视台、海南广播电视总台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快手、微博、今日头条、海南声屏报、新浪看点等全媒体矩阵刊发,面向全国播出。

【主持人手记】

方寸间的艺术人生

2024年9月4日的北京,金秋时节,街头花坛已有国庆氛围,为做好国庆献礼节目,作为《爱京访名人》栏目的创始人和主持人,我带领海南卫视的工作团队,包括摄像师、灯光师、化妆师等一行六人,按照约定的时间,准时赶到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吴建坤寓所,独家专访我国著名邮票设计家吴建坤先生。

89岁高龄的吴建坤先生与夫人周孝敏老师早已备好茶水在客厅等候,我向二老介绍摄制组成员,互致问候,入户落座。我看到书架上有文史哲等各类书籍,有《中国邮票设计家作品展邮品专辑》等多本邮册,摆放的多个相框格外引人注目,分别装有吴建坤设计并亲笔签名、盖章的《梅兰芳舞台艺术》小型张、《第43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小全张、《敦煌壁画》小型张等邮品,茶几上整齐摆放着几大叠邮票设计手稿集。吴老的家中,堪称中国邮票设计的“微型博物馆”。那一刻,我意识到,这次采访,我们即将开启的不仅是一次穿越时空的艺术对话,更是一场穿越新中国邮票设计史的时光之旅。

摄制组成员搬开柜子、餐桌,架设多机位摄像机和灯光,在精心布置的采访环境中,吴老家中的客厅成为最好的访谈舞台。

在三个多小时的访谈中,从1958年设计的第一套邮票《中国古生物》开始,吴老如数家珍般回顾他的艺术生涯。我们共同展示《梅兰芳舞台艺术》小型张、《海南建省》等多套邮票设计手稿的彩色放大复印件。翻阅吴老参与设计的五十余套邮票,宛如一部浓缩的中国邮政邮票发展史,恰如展开一幅新中国发展的微缩画卷。

上世纪50——90年代,那是一个邮票设计大师云集的黄金时代。吴老告诉我,他与孙传哲、周令钊、刘硕仁、卢天骄、万维生等合作设计邮票时的情景:“我们常常为一个小细节争论数日,邮票虽小,却承载着国家的形象。”正是那一代邮票设计家近乎苛刻的创作态度,使中国邮票在国际上赢得了“国家名片”的美誉。

访谈拍摄结束后,吴建坤先生执笔在册页上为我题词“传播集邮文化---陈爱京集邮艺术”,笔力雄健。还用毛笔在宣纸上为我主持的栏目挥毫题词“爱京访名人,对话邮票设计师”。

我们还聊起集邮文化和全国集邮活动。我告诉吴老:“不但自己集邮多年,还一直通过宣传让更多人关注集邮,投身集邮,让大家在微观世界中,触摸到宏观历史的脉动,在小小的方寸邮票上,看见一个大国的历史厚度和精神气象。”

临别时,吴老握着我的手说:“邮票是国家的记忆,而记忆需要有人传递。”我敬复吴老,作为媒体人有责任做好传递,我将专访更多邮票设计师,宣传他们为设计“国家名片”甘于寂寞的艺术匠心,报道邮票背后的设计理念,通过新时代全媒体,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楹联作品

上联:方寸容天地

下联:毫芒见古今

 

上联:铁笔镌春色

下联:邮花证岁华

 

上联:梅兰韵透齿孔外

下联:家国春藏方寸间

 

上联:六十载刀锋问纸

下联:五千年纪事于邮

 

上联:一纸江山,曾记取红印几度;

下联:半窗灯火,犹雕琢铁线千痕。

 

上联:观邮如读史,齿孔间藏春色;

下联:执笔似耕田,方寸里种乾坤。

 

上联:钢版拓春秋,看朱紫分明梅魂尚在;

下联:银钩描岁月,任沧桑更迭邮味长存。

 

上联:四十载耕耘,在显微镜下雕刻时光;

下联:百余套杰作,于宣纸端上凝固山河。

 

上联:忆当年,与传哲同描方寸,共听笔锋摩挲奏刀向木;

下联:看今日,有后辈来访旧居,且将邮事细说把盏言欢。

 

上联:从梅兰芳水袖到唐三彩流光,铁笔写尽华夏美学;

下联:自纪94小型张至新时代蓝图,邮花见证大国征程。

 

五言绝句

《访邮札记》

钢版春痕浅,

邮花墨色深。

齿孔量岁月,

方寸见初心。

 

五言律诗

《观吴老设计稿有感》

铁笔耕方寸,灯前六十秋。

梅魂凝齿孔,菊魄驻针头。

朱印封青史,银钩钓白鸥。

忽惊稿边字,犹带咖啡幽。

 

七言绝句

《题梅兰芳小型张》

贵妃醉酒墨初干,

水袖犹存铅粉寒。

莫道此张方寸小,

能容天地大悲欢。

 

七言律诗

《对话邮票设计家吴建坤》

寓所盈书访耄贤,邮花满壁说流年。

梅边曾刻三更月,菊畔频雕五色烟。

钢版有情留史笔,齿孔无语记桑田。

忽惊案上未封稿,犹带长安旧日笺。

 

初稿构思与吴建坤家中

二稿撰写于国家邮政局原邮票印制局贵宾室

三稿改于中国邮票设计师之家主题邮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