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logo
海南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启动“共建共享共融月”主题活动

海南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启动“共建共享共融月”主题活动

2024-12-31 10:19:44 编辑:黄晓琳 来源:海南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管理局

海南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以开放与合作为纽带,探索教育资源的共享模式,促进多方深度融合。12月,试验区启动“共建共享共融月”主题活动,通过系列实践与交流,全面展现协同发展的新思路、资源融合的新成效和创新教育的新可能,为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024年,海南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围绕“教育创新”这个关键词,精准发力,跑出了新速度,积蓄了新能量。从打造教育新生态到健全人才服务体系,从推动文化多样性建设到融入国际化发展浪潮,试验区不断拓宽教育发展的边界。凭借对创新的执着与探索,黎安在全国教育改革版图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注入了澎湃动力。蓄势待发的黎安,正以更坚定的步伐迈向更广阔的未来!

聚焦核心,试验区如何“提质增效”?

01

加强国际合作交流,打造多元教育生态

作为海南唯一以教育对外开放为核心的重点园区,试验区正努力打造国内外知名高校和人才集聚的高地,目前已签约引进22所国内外知名高校。今年,试验区加快国际化进程,进一步丰富了教育资源。秋季学期开学后,试验区的师生人数突破4000人,较去年翻了一番。试验区通过打造“1+3+N”学科建设体系,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学科选择,形成了强大的教育竞争力和吸引力。

02

持续深化“五互一共”教育创新模式

今年,试验区在“五互一共”教育创新模式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合作与共建,召开入驻高校及海南办学机构院长(校长)座谈会,进一步加强了高校之间的互动与合作。试验区为协调跨校性学生事务工作,建立了学生工作联席沟通机制,定期组织各入驻高校召开联席会议,动态交流学生工作信息及相关事宜,确保了学生事务的高效管理和协同运作。

同时,试验区成功举办了共享课程系列研讨会,还制定并优化了劳务酬金管理办法、共享课程管理制度以及空间管理制度,进一步推动了教育模式的创新与升级和教育资源的高效利用。2024年,试验区与各入驻高校紧密合作,协同开设共计84门次共享课程,总计2029学时、127学分,开放选课名额2093个,选课人数达1544人次。进一步深化了资源共享,巩固了课程共建成果。

试验区还积极推动特色教研室的建设,设立了体育共享教研室、心理共享教研室和创新创业共享教研室,为师生提供了更加专业化、综合性的教学支持。这些共享教研室不仅加强了不同学科领域的教研合作,也促进了学科之间的融合与创新,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实践机会和更全面的素质教育。此外,试验区深入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学生宿舍楼栋功能共享空间,建成了青年书屋、党团活动室、辅导员工作站和师生会客室等在内的功能共享空间100余间,为各入驻高校学生和教职工提供了优质的学习、交流、生活条件,也为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的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硬件保障。

根据获奖情况统计显示,试验区各入驻高校学生在各项比赛中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国际级赛事舞台上,试验区各入驻高校学生斩获7项大奖,29人次获奖,充分展示了试验区各入驻高校学生在国际舞台上的强劲竞争力;在国家级赛事中,试验区各入驻高校学生成功揽获40项荣誉,107名学生荣获殊荣,体现了试验区高校实践育人的教学成效和人才培养质量;在省级赛事中,成绩尤为卓著,共计获得125项奖项,586人次学生获奖,这不仅体现了试验区高校高质量的人才储备和广泛的赛事参与度,也彰显了试验区在推动跨校学术竞赛、引领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探索与深度付出所取得的收获和成长。这些成绩为试验区“五互一共”教育创新全面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更为国际教育园区的未来综合实力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03

推动区县融合发展,构建教育协同新格局

今年,试验区通过区县融合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坚持党建引领,选派优秀党员驻村,打造“大墩村‘同心圆’党建文化品牌”,搭建党建联盟平台,开展10余次联合活动,强化基层组织建设。试验区累计投入50余万元用于乡村振兴,支持村办企业发展,探索“试验区+开发公司+村办企业”模式,助力村集体收益超1400万元。通过捐资助学、图书资源共享等举措,推动乡村教育与文化提升,自2023年以来,试验区累计为驻地优秀学子发放助学奖学金40万元,资助品学兼优学生113人。此外,试验区促进就业增收,提供300余岗位,组织技能培训50余次,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超500人。区县协同推进下,乡村振兴展现新活力。

04

深化产教融合实践,服务区域经济转型

今年3月22日,试验区举办首届“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合作发展大会,邀请国内外知名教育家、科学家、企业家齐聚一堂,共商共建产教融合新机制、科教融汇新路径和国际教育合作新模式,进一步推动教育和产业的深度对接,试验区构建了以“科教、数字、文旅”鲜明的产业特色,围绕科教、数字和文旅三大支柱构建其独特的产业体系。科教方面,通过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合作,建立高水平的教学和研究平台;数字方面,重点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文旅方面,则利用海南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业,促进数字技术与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

同时,试验区营业收入稳步增长,2024年1-11月,试验区预计实现营业收入6.32亿元,较上半年增加4.77亿元,1-11月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91%,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2024年试验区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26个,其中续建项目11个、新开工项目15个,总投资115.27亿元。值得一提的是,经国内权威信用评级机构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评定,试验区科教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获评AA+主体信用等级,标志着试验区科教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综合实力迈上全新的台阶,有利于集团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资金结构,对集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奋力冲刺,试验区如何“激发活力”?

01

党建引领,共建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生态

试验区紧跟海南自贸港建设步伐,贯彻落实党建引领海南自贸港建设“1+2+7”系列文件,扎实推进自贸港先锋行动在试验区落实落地落细,建强试验区“一三三党建工作法”和支部工作品牌,不断提升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为试验区发展提供坚强保障。试验区坚持党建引领发展,围绕党建工作目标,全面加强党组织建设。通过召开“两优一先”评选表彰大会,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初心使命,勇担责任。

2024年,试验区积极探索思政教育的创新路径,创办了“发现海南之旅”思政研学品牌,利用海南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带领入驻高校师生全方位沉浸式了解海南的自然地理、民族历史、文化艺术及科技教育发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服务国家战略和海南自贸港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试验区谋划建立“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并在海南省教育厅业务部门的指导下,以基地为契机,推进园区思政师资队伍建设。增强对省内思政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协调引入省内思政教师资源,培养知华、友华、爱华留学生。

试验区党建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突破。试验区机关党建课题论文《教育对外开放视域下党建引领的价值效能与路径探析》和“椰树杯”创优案例《党建引领打造新时代中国教育开放发展新标杆》双双荣获优秀奖。在省委省直属机关工委组织的党建工作综合考核中,首次获得“优秀”等次并获表扬信。这些成绩为试验区的党建理论创新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实践支撑。

通过党建引领,试验区在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生态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试验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

02

构建人才引进和留存机制

今年,试验区陆续推出《关于支持海南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人才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和《引进人才住房保障工作方案(试行)》等政策,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全方位支持。此外,试验区管理局工会创新服务形式,打造了“I趣学+”托管品牌,开设暑期爱心托管班,解决试验区内教师子女的暑期托管难题,以实际行动为试验区教职工纾困解难,并成功入选海南省总工会2024年第四期重点工作创新案例。教师节期间,试验区组织慰问活动,进一步彰显“人才优先”的发展理念。在近期发布的2024年度海南自贸港人才工作创新优秀案例评选结果中,试验区管理局的案例作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黎安国际教育园区全力推进国际人才社区建设》获评“最佳案例”,《跨界融合构建国际化、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生态圈》《构建立体式人才“引育留用”体系,赋能高质量发展》获评“入围案例”,入榜案例数为全省最高(占入选32项案例总量的近10%),同时,试验区管理局荣获“优秀组织奖”,成为全省党建工作的标杆和示范单位。

03

多彩文化生活,打造活力园区

试验区以“共商共建、整体规划、多种形式”为基本原则,着力营造多元化园区文化氛围,构建“一校一品+跨校融合+多校共建”的文化活动工作格局,为师生职工提供更丰富的文化体验。

截至目前,试验区已成立13个跨校学生社团,涵盖艺术、科技、体育、文化等多个领域,如追风极限飞盘社、戏剧社、“心灵绿洲”心理健康服务社等。这些社团通过整合园区资源,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兴趣平台。

试验区已举办32项园区文化活动,包括跨校性社团文化节、“声浪杯”校园歌手大赛、首届定向越野活动等。同时,迎新晚会、“白杨创汇野蛮生长季”创意市集、“阅读一小时”等活动亮点纷呈,为园区注入青春活力。“‘留学’海南,讲好自贸港故事”等国际文化节系列活动,进一步强化国际化交流,打造试验区开放创新的文化品牌。

首届高端人才单身舞会为试验区教师职工搭建互动平台,成为增进交流、凝聚人心的新途径。第二届田径运动会首次迎来了国际留学生参与,同时,首次增设了教职工比赛项目,激发了师生的体育热情,为园区注入健康活力。此外,“椰林俱乐部”“椰林语桥”和“椰林沙龙”等系列活动持续推进,涵盖学术探讨、文化体验和兴趣交流,为教师职工提供了多元化的交流平台,也深度促进高校间的互动协作,形成了多元文化交融的试验区特色。

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仅展现了试验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更通过多层次、多维度的文化建设,深度激发了园区的创新活力,为园区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展望未来,试验区如何“继续领跑”?

未来,试验区将立足创新驱动发展,不断打造具有海南特色的教育产业新生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通过强化制度供给,试验区将继续优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与服务体系,为构建国家教育改革的先行示范区奠定坚实基础。同时,试验区将以服务海南自贸港建设为核心任务,发挥教育先行优势,深度融入自贸港建设蓝图,持续增强对区域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支撑能力。

在国家战略的引领下,试验区将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教育强国建设等重大战略部署,探索教育与科技、产业的融合路径,助力我国在全球教育领域提升影响力和竞争力。此外,试验区将进一步深化国际化发展战略,扩大与国际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增强海南教育品牌的全球吸引力与竞争力。通过多维度探索与实践,试验区将继续以高质量发展领跑全国教育改革,为国家和海南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