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logo
琼山区打造家门口的幸福“食”光——海口市琼山区探索“长者饭堂+社区食堂”典型案例

琼山区打造家门口的幸福“食”光——海口市琼山区探索“长者饭堂+社区食堂”典型案例

2025-04-12 08:20:01 编辑:罗振珣 来源:海口日报

老年助餐服务既是老年人关心的“关键小事”,也是关乎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基层社区考察老年助餐服务,就加强养老服务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2024年琼山区在全省率先探索“长者饭堂+社区食堂”助餐模式,并持续创新思路举措,着力探索老年助餐服务健康可持续发展路径。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海口市琼山区扎实推进“老年幸福餐桌”项目落地,目前全区建成运行的长者饭堂达20家,实现镇(街)全覆盖。为积极推动老年助餐服务提质增效,打造家门口的幸福“食”光,让民生实惠更公平地惠及更多群体,琼山区借鉴福州市鼓楼区大凰山社区长者食堂经验做法,在国兴街道道客社区、凤翔街道桂林社区和府城街道北官社区等3家社区长者饭堂的基础上,通过“政府搭台建设、企业运营”方式,在优先保障老年人助餐服务需求的基础上,试点探索面向社会公众开放,提供“全龄友好、普惠优享”的便民助餐服务,深受基层群众欢迎和好评。

    二、主要做法

为了给更多社区居民提供普惠、便捷且健康的餐饮服务,有效解决社区内部分居民的助餐难题,琼山区3个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社区长者饭堂成功转型为社区饭堂的助餐服务模式。

(一)优先保障老年人,普惠低收入群体所选的3个社区,处于海口老城区或城郊结合区域,人口居住密度大,低收入群体多,区民政局经前期摸底,充分考虑区域人口数量、人群特征、消费需求等因素,统筹现有养老服务设施资源,将长者助餐服务拓展至社会助餐服务,将长者饭堂转型为社区食堂,供应中晚两餐,在保障老年人助餐需求的同时,有效兼顾了低保边缘群体、残疾人、“候鸟”老人及上班族的助餐服务需求。

(二)引入社会资源,助力可持续发展通过引进优质企业参与运营,在保障助餐服务基本功能的同时,因地制宜积极拓展长者饭堂(社区食堂)文化休闲等功能,丰富经营业态和群众精神生活。由政府无偿提供社区场地,符合条件的长者饭堂(社区食堂),按规定享受用电、用水、用气居民价格政策,享受养老服务的相关税费优惠减免政策。鼓励助餐企业与美团等外卖送餐平台公司加强合作,提供送餐服务,确保企业可持续经营发展。

(三)提供多样选择,满足不同需求。为更好地发展社区助餐,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打破过去长者饭堂套餐式助餐模式,就餐者可自由选择喜欢的菜品进行搭配,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群对菜品、餐量的需求。每周餐谱增加各地特色菜品或小吃,张贴主题菜品的彩图和功效说明书,让每一位用餐者更加了解食用应季食材对身体的益处,养成健康饮食习惯。每逢特殊日子会增加有节日代表性的食物,增加节日氛围;二十四节气会添加相应的节气养生汤,让更多的人了解“药食同源”的道理。

四)健全管理机制,守护舌尖安全琼山区民政局加强日常指导和监管,督促运营企业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各项制度,执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强化食材溯源机制,完善企业制度建设,对工作人员进行食品安全培训,相关的证照、制度上墙公示。鼓励长者饭堂(社区食堂)建设“阳光厨房”。同时,完善长者饭堂(社区食堂)评估机制,以满意度、便利性、多样性等为重点指标,根据评估结果,对运营成效明显、满意度高的给予运营方一定的奖励;对存在评估或抽检查不合格、场所条件及设施不达标、因食品安全问题被责令整改、消费者满意度低等情形的,责令运营方退出并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告。

    三、取得成效

)扩大了民生服务覆盖面。2019年以来,琼山区响应省、市民生实事项目要求,为解决独居、孤寡、高龄等有特殊困难的老年人做饭难、吃饭难问题,先后建成了20家长者饭堂(长者助餐点),不断完善琼山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2024年6月为不断提升社区居民幸福感,解决社区居民,尤其是“一老一少”的吃饭问题,琼山区通过公建民营,由政府出场地、企业投入资金对国兴街道道客社区、凤翔街道桂林社区和府城街道北官社区等3家社区长者饭堂提档升级为社区食堂,在长者饭堂“两荤一素一饭一汤”的16元套餐的基础上,社区饭堂升级为“两荤+两素+粗粮+主食+水果+例汤”套餐,面向全年龄段人群开展普惠性供餐,持续推动民生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提升广大居民的生活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增强了基层服务供给能力。近年来,琼山区坚持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探索全省“1+N+X”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试点为契机,探索开设3家“社区食堂”,通过把“社区食堂”开进小区,面向全年龄段推出早中晚餐和上午茶、下午茶等餐饮服务,让广大群众“近”享就餐便利,着力为更多出行不便的长者提供助餐服务,增强服务供给能力,提升基层治理温度,持续做好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着力打造老有颐养的幸福社区生活环境,稳稳托起幸福“夕阳红”。

(三)激活了社区情感“温度”琼山区民政局坚持将社区打造成功能共同体和情感共同体的统一体,强化治理的“温度”。一方面,构建好生活互助的公共生活空间。支持具备条件和需求的长者饭堂向社区饭堂升级,在保障本地老年人享有高品质居家养老生活的同时,因地制宜扩大助餐服务的普惠面,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向社区非老人群体、流动人口、上班青年等开放。另一方面,构建好交往互助的社区情感空间。从助餐服务切入进一步激活社区关系,拓宽“银龄交际圈”,为社区长者营造出新的社交连接和情感寄托,让居家长者享受到更好的公共生活和情感支持。

    四、经验启示

一)精准匹配资源,满足社区多样需求的服务模式是可行的。长者饭堂(社区食堂)采取“政府补一点、企业捐一点、个人掏一点”的方式,由“两荤一素一汤一饭”的普通套餐提升至“两荤两素一汤一饭一粗粮一水果”的高配套餐,老人助餐价格不变,但餐标提升;社会人员就餐人均消费普遍低于社会餐饮收费。

(二)规范有序管理,惠及社区更多群体的助餐服务是可续的。实施助餐服务过程中,立足社区现有资源,坚持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相结合,坚持政府引导、社区自治、社会参与、企业自律相结合,既有效解决了经费、场地、服务问题,也避免大包大揽福利泛化,保障了项目可持续性。

(三)丰富社区供给,打造“全龄友好、普惠优享”的养老服务是可为的。以长者饭堂为基点,拓展“饭堂+”养老服务内涵,既满足老年人吃得好,也让老年人精神上过得好,还让困难群众、年轻人共享惠民服务,提高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让社区更有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