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海关关员亮相国新办见面会 讲述“海关人”故事
2025-07-03 22:32:24 编辑:潘雪茹 来源:综合自中国网
7月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邀请海关系统代表围绕“当好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国门卫士”与记者见面交流。
海口海关所属洋浦海关监管处处长黎文作为代表,介绍洋浦港建设及发展情况。
以下是她的讲话内容整理:
大家好,我是黎文,来自海口海关所属洋浦海关,是一名扎根基层一线23年的海关人。这些年,多岗位历练让我深刻理解了入关时带教师傅的一句话,“海关人既要守国门也要搭桥梁”。我工作所在的洋浦经济开发区是我国首个享受保税区政策的国家级经开区,但如今这里已经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这里孵化了“零关税”三张清单、加工增值免关税等多项政策。还记得2020年洋浦保税港区先行先试“一线放开、二线管住”政策,面对新政与传统监管的衔接空白,我和同事们开启了攻坚模式。白天,深入码头企业摸排要点,晚上钻研政策、推敲细节,监管方案就修改了8版。先行先试对我们而言,是与企业携手一步步闯出来的新路。
如今,洋浦港已经稳定运行60条内外贸航线,已经形成了“兼备内外贸、通达近远洋”的新格局。洋浦出入境船舶数量、货物量均居全省首位。仅2024年,我们查验车辆的行驶里程就足以绕行海南环岛旅游公路74圈,这长长的里程也见证了自贸港“样板间”的蓬勃成长。
今年对海南来说是特殊的一年,10个“二线口岸”已经全部通过国家验收,当前我们正在全力投入封关运作实战演练,通过反复测试优化,将政策要求融入流程,将风险防控嵌入细节,为确保封关运作平稳有序、万无一失、首战必胜贡献力量。
我来自海之南,深刻感受了海南自贸港的发展变化。这几年,海南自贸港建设日新月异,我作为见证者和参与者,也深刻感受到了海南自贸港政策的巨大活力。像加工增值30%免关税政策,是海南自贸港最具“含金量”的政策之一,自政策发布之初就受到了许多企业的关注。当时,我们接到很多企业的电话咨询,这项政策有没有适用门槛,海关的监管要求是什么等,这说明企业对好的政策有强烈的期待,但也迫切需要清晰的指引。
面对企业的期盼,没有先例可循,我们就摸着石头过河,成立了政策辅导团队,实行“政策宣传+企业调研+业务指导”全流程服务。还记得当时,我和我的同事们扎进试点企业,连续三天泡在车间、办公室,将政策条文翻译成企业能听得懂的大白话,全程跟踪生产流程,指导企业梳理原料成本、产品结构、增值率测算数据等,手把手指导企业进行系统申报的关键环节。最终2021年7月23日,政策发布15天后,全国首票加工增值业务在洋浦成功落地。
目前,加工增值政策已经实现了从特定园区到重点园区再到海南全岛铺开“三级跳”,惠及食品加工、石化新材料、医疗等46家生产制造企业,累计免关税内销货值90.56亿元,减免关税7.11亿元,成为海南自贸港政策落地释放效应的生动缩影。除了加工增值政策,我们还全力推进“零关税”三张清单、洋浦保税港区政策措施扩区试点等多项高水平开放压力测试,洋浦这片改革的热土也正实现从“试验田”到“高产田”的跨越。
我讲一件印象深刻的事,今年春节前夕,我们在对一家企业进行进口保税货物价格核查,发现企业的法人代表在国外,他的委托代理人也不在海南,没办法进行传统的面对面磋商。眼看要过年了,企业着急,我们也急,怎么办。我们决定创新运用“互联网+云审价”,打造“跨境磋商”新模式。我们通过视频连线、在线文书协作、电子签名等方式,将磋商流程从7天压缩到1天,这不仅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也为企业节省了差旅、人力等制度型成本近万元。
类似的“微创新”在洋浦海关还有很多,比如我们突出“机器助人、机器代人”,在码头运用大型集装箱机检设备、智能辅助查验机器人等,3-5分钟便可完成一集装箱的查验,大大节约了企业的等待时间。
海南自贸港封关在即,我们围绕“二线口岸”通关便利化要求,积极探索将海关监管顺势嵌入出岛物流,以智慧监管、分类监管、信用监管,提升监管效能。目前,“零关税”交通工具及游艇、生产设备、离岛免税、加工增值、危化品等五个监管业务场景都已经上线运行了,这些实践为将来全岛封关运作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