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地方国际传播样本 海南广电入选广电总局媒体融合典型案例
2025-09-09 12:13:01 编辑:黄晓琳 来源:海南广电国际传播融媒体中心
近日,国家广电总局公布“2025年全国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典型案例”推选结果,海南广播电视总台报送的《建强“333”国际传播体系 提升海南自贸港新质传播力》案例成功入选全国10个“融合生产传播典型案例”,成为海南省今年唯一入选的案例。
据悉,今年全国共有262家中央及地方媒体机构,共364个案例参评。经过初评、复评、现场终评和公示,共推选出全国广播电视媒体融合新媒体平台建设典型案例10个、融合生产传播典型案例10个、综合信息服务典型案例10个、创新发展机制建设典型案例10个。
构建多维传播格局 提升自贸港国际传播能见度 鲜活度
“333”国际传播体系,是指以海南国际传播中心为重要一环和主要支点,造好自主发声“三大平台”(省级主流外宣媒体、厅局和市县外宣平台、主场外交活动),用好“借嘴”发声“三大渠道”(央媒、外媒、商业媒体平台),建好对外发声“三大支撑”(国际传播队伍、国际供稿平台、效果反馈评价机制)。
近年来,海南广电以海南自由贸易港“333”国际传播体系为框架,以跨媒体融合为契机,不断建强对外传播矩阵、扩大海外人脉网络、策划精品内容,打造联通海内海外、贯通“中央-省-市县”、融通“台报网”的多层级国际传播网络,有力提升海南自贸港对外传播水平。
打造自主发声“三大平台” 构筑全媒体传播主阵地
海南广播电视总台在对外传播实践中,通过推动媒体融合、打造精品内容、建强发声平台,锻造省级主流外宣媒体,形成了海南国际传播中心、海南卫视、三沙卫视三大自主对外发声平台。
强融合,构建全媒体传播主阵地。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的重要指示,2022年5月19日,海南广播电视总台、海南日报报业集团两大省级媒体实现国际传播板块“队伍、平台、渠道”的三大融合,形成“一支队伍作战、一套机制运行、一个品牌对外”的融合生产机制,与海南广电旗下海南卫视、三沙卫视组成拉动海南自由贸易港对外传播的“三架马车”。
高端访谈栏目《自贸佳》形成“大屏+小屏”“国内+海外”多平台直播联动
以高端访谈栏目《自贸佳》为例,该节目由国传中心团队创作,在海南卫视电视端播出,并在海南广电、海南日报旗下30多个新媒体渠道发布,形成“大屏+小屏”“国内+海外”多平台联动。2022年以来,该栏目通过Hainan Today账号在推特平台累计发布经济类稿件超3600条,展示量达1019万,海外网友转发、评论、点赞等互动13.8万次,有效对外传播海南自贸港招商引资成效与开放政策。
强内容,打造精品国际传播节目。海南广电通过完善精品国际传播内容生产流程,打造了一批具有海外传播力的品牌节目。如由海南广播电视总台(集团)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联合出品、华纳兄弟探索集团联合制作的纪录片《中国海南•雨林秘境》,深度挖掘海南热带雨林独有的生态价值、科研价值和科普价值,在央视、CGTN、全国各大卫视、凤凰卫视,以及Discovery探索频道播出,2024年荣获泰利奖金奖(被誉为“电视界奥斯卡”)等国内外19项荣誉,并译制成英语、法语、俄语、阿拉伯语等十余种语言,在亚太地区、拉美地区44个国家与地区播放。三沙卫视创作的纪录片《回家SAVING DOLPHIN CHESS》通过真实记录海豚Chess从紧张的救援过程到温情的康复旅程,获第34届中国新闻奖国际传播类二等奖,并共享至亚洲新闻网的23家国际媒体平台,受到多家国际媒体平台转发。此外,海南国际传播中心音乐漫谈直播《爱乐之岛》、文化类节目《诗“瑶”话节气》、公益演讲《洞见·Insight》等品牌节目从音乐、人文、生态环保等多元视角展现了海南自贸港的文化魅力。2024年,海南广电共获得国家级、省部级节目类和个人奖项近70个。
纪录片《中国海南•雨林秘境》获泰利奖电视纪录片自然动物类金奖
强平台,扩大海外社交媒体影响力。海南广电依托台、报省属主流媒体资源,持续做大做强英、俄、日、韩四语种自主传播平台,扩大海外社交媒体平台矩阵影响力。以海南国际传播网为核心,建立了以推特、脸书、油管、照片墙、Tik Tok、VK等海外主流社交媒体账号集群为重点,俄语、日语、韩语账号为补充的多层次国际传播渠道;海南广电旗下Hainan Touch、Hainan Today、小海龟丽沙等文旅、经贸类账号矩阵海外总粉丝量超600万,触达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50亿人次。
此外,推特账号Hainan Today与我国外交官、我驻外使领馆以及国际机构账号,以及瑞士、爱尔兰等国驻华大使馆等360多名大V互粉互动,“在线朋友圈”稳步扩大。
海南广电积极拓展“在线朋友圈”
善用借嘴发声“三大渠道” 拓展全球化传播网络
借嘴发声“三大渠道”,即《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中央媒体;塔斯社、美联社、《时代周刊》等境外媒体;Tik Tok等商业媒体。在此基础上,海南广播电视总台结合业务实际,通过央地合作、省际合作、国际合作,形成了贯通中央媒体-省级媒体-国际媒体的多层次、立体式的对外传播渠道。
央地联动,借力中央媒体声量。海南国际传播中心与《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十余家中央媒体建立供稿合作,与CGTN保持常态化供稿机制。通过联合发起《相约海南——老外眼中新农村》《走,去海南》《端午粽乡情》《爱乐之岛》等全球直播活动和特别报道等方式,借助中央媒体的强大传播力,提升海南自贸港的国际影响力。自2020年以来,海南广电已在CGTN累计发稿600余条,阅读量突破1.6亿人次,互动量达206万。
海南广电与央媒建立起常态化供稿机制
省际协同,构建全国协作生态。海南广电横向联合云南、甘肃、福建等20多个省区国际传播平台开展省际合作,建立起常态化内容联动机制。在全国两会、消博会等重大主题、重点活动报道中推出特别策划,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强大的传播合力。如今年4月举办的第五届消博会期间,Hainan Touch海媒账号矩阵推出《消博全球行》双语全球直播,联动陕西、福建、云南、新疆、江苏、广西、河南等7家省级主流媒体同步直播,吸引2.3万海外网友在线观看。
海南广电联合全国多个省级国际传播平台推出《消博全球行》双语全球直播
国际合作,搭建全球合作网络。对外协作方面,海南国际传播中心与塔斯社建立常态合作,在其英文官网开设海南专区;与英国驻广州总领事馆合作举办《洞见·Insight》公益演讲活动,在中英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50周年之际,邀请中、英7位演讲者通过多元化的视角,讲述守护海南长臂猿的有趣故事,分享海南热带雨林的奇妙魅力和科学保护经验;并与韩国济州放送签订“一城一媒”合作协议,建立供稿合作;此外,与美通社建立全球媒体合作,拓展了多层次、立体式的对外传播渠道,先后获美通社视听传播奖、融媒传播奖。通过该渠道,可通达全球超过1000家国外媒体,触达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亿级受众。
2025年,海南国际传播中心在阿联酋迪拜和马来西亚吉隆坡分别设立面向中东和东盟的两个联络中心,进一步加大自贸港信息向周边国家的传播与覆盖。
筑牢对外发声 “三大支撑”,夯实国际传播根基
对外发声“三大支撑”,即以海南国际传播中心为主的外宣主力军队伍;英、俄、日、韩四大语种国际供稿平台;反馈与效果评估机制。
人才支撑,打造专业化国际化队伍。在台、报跨媒体融合机制下,海南广电组建了以海南国际传播中心为主的外宣主力军队伍,包括70多名具有国际视野和专业素养的国际传播人才。同时,积极联动150名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传播官”,通过本土化视角生产内容,借外嘴讲述海南故事、中国故事,增强国际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的海外传播官参与海南国际传播中心特别节目《逐浪山海间》录制
平台支撑,搭建四大语种国际供稿平台。海南国际传播中心旗下海南国际传播网(www.hicn.cn)以英、俄、日、韩四大语种传播,打造互联网供稿平台。该平台集成海南广电和海南日报旗下电视、广播、报纸、网络发布的国际传播信息,向全球媒体提供海南自贸港多语种融媒体内容产品,已成为自由贸易港多语种国际传播综合门户,是世界了解海南自由贸易港的重要窗口。
此外,海南广电通过发起建立“市县国际传播联络官”机制,组建起十多个市县的“国际传播联络官”队伍,发挥统筹全省的优势,打通市县国际传播的“最后一公里”。目前,海南广电已通过海外社交媒体平台累计对外发布海南11个市县供稿近1200条,阅读量达1300万;并通过央媒平台China Plus账号和CGTN网站覆盖海外受众超600万人次,评论、转发、点赞等互动量8.4万,海南的黎村苗寨、乡野田园通过中央和省级多层次对外传播渠道走向海外,海南乡村振兴和自贸港蓬勃发展景象更加具象。
机制支撑,完善反馈与效果评估机制。在评估反馈上,通过每周汇总分析各平台用户画像与行为数据,反向指导内容生产。
分析发现,文化、美食和体育赛事类内容在海外用户中尤其受欢迎。基于此策略,海南广电自主运营的海外社交媒体账号矩阵5年来粉丝从0增长至600万,页面累计阅读量超11亿,通过精准传播有力提升了海南国际影响力。其中,Hainan Touch海外社交媒体账号矩阵在过去五年间实现了从0到200万粉丝的跨越式增长,页面累计阅读量超过1亿次。
基于用户画像与数据分析,海南广电以精准对外传播服务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