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开放的背后需要什么样的法治保障 ——来自第二届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治建设论坛的声音

高水平开放的背后需要什么样的法治保障 ——来自第二届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治建设论坛的声音

2022-06-10 00:40:32 编辑:周琪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评论:0 点击量:0

2021年6月1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以下简称《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这部法律的颁布标志着海南自贸港的建设从“设计”走向了“施工”,为海南加快对标国际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6月9日,在《海南自由贸易港法》颁布实施一周年之际,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国浩律师事务所共同主办的第二届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治建设论坛在海口召开。一众专家学者、法律界人士、智库代表围绕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法治建设展开了深入探讨,群策群力、凝聚共识。

建设“一线放开、二线管好”的立法体系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已经明确,海南将在2025年前适时启动封关运作,今年是海南全岛封关运作准备的关键之年。如何从立法体系建设上做好“一线放开、二线管好”,对于全岛封关运作的顺利进行尤为重要。

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胡光辉提出,当务之急是要统筹用好一般地方性法规、经济特区法规、自由贸易港法规三大法规制定权,大力推进地方立法,着力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加快建立健全与国家法律体系相配套、与国际惯例相接轨、与自贸港实际相契合的法律法规体系。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要实现“一线”放开而不洞开,“二线”管住而不管死,就要抓好减税制改革这一重点,同时聚焦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加快推进RCEP、CPTPP、DEPA、中欧CAI等规则在海南自贸港先试先行。

市场流量小是目前海南自贸港建设的突出矛盾之一。2021年,海南实际利用外资额虽比上年增长16.2%,达到35.2亿美元,但仅占全国的1.98%。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在特定背景下,封关运作后的市场流量提升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尤其要防止因“一线放不开”导致“外资进不来”的情况发生。为此,他建议,贸易投资及监管领域立法要以不降低海南与内地货物流动的便利性为底线,确保海南和境外之间要素与商品流动的自由与便利,确保海南与内地市场在要素流动上的自由与便利。

海南自由贸易港立法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原部长赵晋平认为,要强化“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法治保障,就要从国家层面制定实施《海南自由贸易港海关监管办法》,坚持高水平原则制定海南自由贸易港进出口禁限清单及管理办法,并制定《海南自由贸易港对外贸易条例》,为境内外市场主体提供更加便利和自由的环境,同时保证海南自由贸易港与大陆间的密切往来。赵晋平建议,可以进一步细化海南自由贸易港的立法规划,形成时间表、路线图,并结合新形势对立法规划进行优化调整。

打造双循环重要交汇点的司法体系构建

近年来,海南正着力打造国际国内双循环的重要交汇点,海运航线不断织密,“空中走廊”建设稳步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成效显著。在这个过程中,尤其需要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符合国际惯例要求、与国际经贸规则相衔接的中国特色对外开放法律体系。

海南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赫然从立法、执法、司法三个层面提出了如何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法治创新:在立法层面,要处理好借鉴国际经验与符合国家定位之间的衔接问题;在执法层面,要提高政府的法治水平和服务水准;在司法层面,要构建与司法衔接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并提高司法人员的专业化和国际化水平。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赵宏认为,与海南自贸港的司法体系建设,应当以公平公正公开廉洁为目标,以非歧视不排外、当事人友好、司法先行、国际化的基本要求。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史晓丽认为,要构建双循环重要交汇点的司法体系,就要实现海南自由贸易港的依法行政、依法司法,在国际争端角度强化与国际规则的衔接、与国际投资协定的对接。

香港国际仲裁中心(HKIAC)副秘书长杨玲建议,可以参考《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国际商事仲裁法》开展立法尝试,将海南建设成全球争议解决中心,并进一步提升海南司法支持仲裁的透明度,吸引全球最好的仲裁机构、调解机构落户海南,推动更多法律人才在海南集聚。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晓樱 陈怡)


视听海南台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