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贸港又一批制度创新案例集中发布 已累计推出128项制度创新案例

海南自贸港又一批制度创新案例集中发布 已累计推出128项制度创新案例

2022-09-17 15:05:25 编辑:李依凡 来源:海南广电国际传播融媒体中心
评论:0 点击量:0

海南网台、视听海南客户端9月17日消息(记者 李祺 王昌运 刘铭瀛)9月17日,海南自由贸易港第十四批5项制度创新案例集中发布,紧紧围绕全岛封关运作、自贸港政策落地见效、深化风险防控压力测试、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核心工作,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产生实效为鲜明特征,体现了跨部门、跨领域、跨区域的特征,展现了新特点、迸发了新气象。截至目前,海南累计推出了14批128项制度创新案例,形成了良好的制度创新氛围,制度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展现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全面深化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取得的积极成效。

案例1:“中国洋浦港”船籍港制度集成创新

·率先实施“全岛一港”国际船舶注册机制。突破船籍港由船舶所有人依据其住所或主要营业场所所在地就近选择的规定,让洋浦经济开发区以外的岛内企业也可以将船舶在“中国洋浦港”入籍,并适用相关政策。

·率先实施“两级审查”国际船舶登记流程。突破国际船舶“三级审查”登记程序,仅实施初审、审批两级审查。

·率先创新保税油供应船舶装船作业报告流程。改进“一船一报一审批”的传统方式,用装船作业报告制替代申报审批制,按要求完成备案的船舶保税油供应服务单位,即可在洋浦港区进行危险货物港口装船业务。

·率先研发并应用“船舶安全监督远程复查系统”。在远程对外籍船舶开展港口国监督检查,不但极大提高了船舶在港口的周转效率,而且提升了港口疫情防控能力。目前已获得国家专利认证。

·率先实施外国籍人员在船员领域准入制度。制定实施《外国籍人员参加海南自由贸易港船员培训、考试和申请船员证书管理办法》,并于今年3月颁发了全国首份外国籍人员船员适任证书承认签证,实现了外籍船员准入领域零的突破。

这些创新举措立足于国际化、便利化、法治化和长效化,取得了一定实效,在落实风险防控的同时,为优化营商环境、促进航运要素快速集聚创造了有利条件,得到了市场主体的广泛认可。

案例2:离岛免税商品全流程溯源管理

为持续改善海南的营商和购物环境,进一步规范市场流通秩序,更好地服务广大消费者,海南于2021年7月31日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免税商品溯源管理暂行办法》,对离岛免税商品实施溯源管理。

·海南多部门联动,创新建立了“跨部门、广联通、可追溯”免税商品物码溯源系统,打通了部门信息隔阂,融合了公安(打私部门)、海关、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等监管手段,进一步健全了自贸港风险防范机制,强化了源头治理力度,为识别和防范重大风险、守好底线提供有力保障。

·在离岛免税商品上加贴溯源码销售,一是有效加强对免税商品的全流程管理,免税商品品质更有保障,让消费者在海南购物时更加放心,为离岛免税行业营造出更好的购物环境;二是充分展现该类商品“关税未付、禁止倒卖”的特性,保障海南离岛免税购物政策的普惠民众、促进消费的初衷落到实处;三是为有关部门在执法过程中查清商品来源、免税经营主体接受社会监督、社会各界参与打私综合治理夯实基础,促进海南离岛免税业态的健康发展。

·溯源体系采集记录免税商品进口、流通、消费等环节信息,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强化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是打击治理“套代购”走私、促进离岛免税平稳运行的有力抓手和重要举措,截至目前,已销售提离加贴溯源码的离岛免税商品超5800万件。同时,溯源体系的建立,为下一步岛内“零关税”进境商品实施有效管理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全国市内免税店、口岸免税店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案例3:“零关税”进口商品全流程监管模式

·建立跨部门联动协同管理机制。配合海南省建立海南自由贸易港“零关税”进口交通工具及游艇、生产设备跨部门协同管理机制,在进口主体、登记注册、使用运营、监督管理及法律责任等方面,明确行业主管部门和海关监管部门的具体管理职责和边界,细化企业享受政策的认定标准、适用范围和操作规程,海关加强与地方行业主管部门的协同管理,形成各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工作格局。

·推动业务全程信息化监管。创新建立“零关税”进口自用生产设备、交通工具及游艇便捷高效的“自动审核”+“一企一账”海关管理模式,开发配套信息化系统,新增通关参数、逻辑检控、计税模块,减少人工干预,实现通关中自动判别、放行后自动记账、业务全程在线办理。对“零关税”进口原辅料实施电子账册管理,企业设立专用电子账册后,可以通过“单一窗口”自主备案电子账册商品信息,自主核定耗用情况,并向海关如实申报,办理核销手续,自主缴纳税款。

案例4:海洋水产种质资源跨省协同跨国引育新路径

“海洋水产种质资源跨省协同跨国引育新路径”是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与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烟台片区携手推进海洋水产种业跨区域协同发展的新尝试,也是自由贸易港与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海洋水产种质资源跨省协同跨国引育模式创新方面的首次合作。

·平台共享,畅通“南北引育”新路径。崖州湾科技城充分发挥国家建设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的战略优势,利用海南优越的光热条件,加强与烟台片区跨区域水产种质资源引育联动,为水产新品种研究提供充足的种源供应,积极推进水产品种早育技术研究合作,为压缩生长周期,实现全年不限时段、跨纬度养殖、按需供应、陆海精准接力发挥“加速器”作用。

·南北协同,构建“双链融合”新机制。搭建科研机构、人才、企业南北协同共享创新平台,围绕水产种业开展联合科技攻关。发挥海南“早繁”苗种优势,推动石斑鱼等海南特色苗种供应链经验“北上”,带动烟台片区企业利用北方苗种繁育空窗期发展南海名贵水产苗种繁育养殖;促进传统优势品种“南下”,探索“北鱼南繁、南繁北养”跨区域苗种合作新模式。

·产权共护,探索水产种业知识产权新路径。依托崖州湾科技城分子检测实验室和烟台大学基于人工智能的表型分析技术平台,探索共建水产新品种DNA指纹库;依托崖州湾科技城知识产权特区和烟台片区海洋知识产权中心,探索建立包括专利、商标、版权、地理标志“四合一”知识产权在内的“联动维权”服务体系,推进南北“一体化”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实施初步成效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南北协同效应进一步释放。以“金虎斑”为代表的两地联合培育新品种杂交石斑鱼订单量上涨超过3倍;海南石斑鱼已在烟台片区实现“育繁推”一体化规模生产,年产苗种超1000万尾,年产商品鱼600-1000吨,南海石斑鱼烟台种质资源库已经储备云纹石斑鱼、东星斑等亲本12种近3000尾。

·南北成果转化进一步加速。包振民院士等近20位原来长期在北方从事水产种业创新研究的科学家赴崖州湾科技城“揭榜攻关”,积极推进包括种质引进繁育、优良品种选育在内的海洋种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标准化体系建设。

·海水养殖产业进一步集聚。以新品种联合培育为突破,配合以陆海“二次中转”为代表的养殖技术升级,合理安排养殖工序,精准把控生长温度、时间、环境等因素,缩短石斑鱼等特色水产品种生长周期,提升养殖生产效率,实现养殖周期从24个月缩短为8个月,成活率提高至少20%,为打造我国千亿级本土海水养殖产业提供有利条件。

案例5:创设省级统一的类案裁判指引制度

创设省级统一的类案裁判指引制度是海南省级司法机关积极探索与海南自由贸易港相适应的司法体制改革的具体表现。为破解海南自由贸易港制度体系构建过程中带来的法律适用和裁判难题,维护自贸港司法尺度统一,营造公正、透明、可预期的司法环境,2021年以来,海南省委政法委、省高院牵头,联合省检察院、省司法厅和全省中级法院、专门法院,创设了省级统一的类案裁判指引制度。

·创设省级审判、检察、司法行政机关类案裁判指引联动机制。这是目前国内涉及面最广、层级最高的类案裁判指引联动机制。依托该机制,省委政法委、省高院、省检察院、省司法厅多次组织召开联席会议,研究海南自贸港统一类案裁判指引工作,建立了海南法院类案裁判指引制度、海南检察机关类案检索制度、编制了海南省司法厅行政复议工作指引。

·推出“四项措施”,构建“1+N+N+1”类案裁判指引制度体系。海南高院出台1项统领性文件《关于加强和规范海南自贸港法院类案裁判指引工作的意见》,出台1批N项自贸港重点领域类案裁判指引,编纂1批N个自贸港类案典型案例,研发1个省级类案裁判指引系统。“1+N+N+1”制度体系完善了类案裁判标准化、规范化工作机制,为全国探索省域类案裁判指引制度提供“海南样板”。

·创设9类类案裁判指引和1类行政复议指引,为自贸港新类型、疑难案件办理提供参照。海南聚焦税收、生态、航运、破产、知识产权、土地管理等自贸港重点领域,出台了9类自贸港法院类案裁判指引和47个典型案例、1类行政复议指引和10个典型案例,以及134个自贸港检察典型案例。其中,5类类案裁判指引和1类行政复议工作指引属全国首创,为全国司法机关处理该六类案件法律适用疑难问题提供了参考意见。

·创设一网集成公开全省司法系统类案裁判指引。我们统一通过“天涯法律网”的“类案裁判指引”专栏,向社会公开了海南自贸港类案裁判指引工作流程文件,以及海南审判、检察系统类案裁判指引、类案典型案例,提高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司法透明度。

目前,全省法院已有8690余件案件参考自贸港类案裁判指引进行审理,6800余件涉自贸港案件参照类案裁判指引作出裁判,有效破解“同案不同判”难题。2个案例入选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性、典型案例,18个案例入选最高人民检察院指导性、典型案例。首批海南自贸港类案裁判指引微信点击量达18400余次,为广大当事人及全省6000多名律师提供了涉自贸港案件裁判结果预判。


视听海南台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