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与塔克拉玛干的“绿色对话”

撒哈拉与塔克拉玛干的“绿色对话”

2023-07-04 17:47:46 编辑:黄晓琳 来源:新华网
评论:0 点击量:0

新华社乌鲁木齐7月4日电 6月的北半球正值盛夏酷暑,一群来自南半球撒哈拉沙漠周边的非洲朋友,带着防沙治沙的困惑,穿行在我国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寻找问题的答案。

面积约930万平方公里的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而塔克拉玛干沙漠约33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世界第二的流动沙漠。

这些非洲朋友,是“绿色长城”建设技术培训班的学员,刚刚参加完在新疆南部城市库尔勒举办的第三届塔克拉玛干沙漠论坛。他们和中国的同行们,共同讨论和研究了如何在撒哈拉沙漠和塔克拉玛干沙漠,有效防治土地退化和荒漠化问题。

荒漠化是全球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这场跨越万里的“绿色对话”,将为非洲的防沙治沙带来哪些启发,又为双方携手应对气候变化、坚持可持续发展之路,带来什么契机?

2023年6月13日,在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策勒沙漠研究站天然实验区,中国科研人员买尔当(右一)为参加第二届非洲绿色长城建设技术培训班的学员讲解。新华社记者 王菲 摄

(一)

顶着烈日酷暑,几十名“绿色长城”培训班的非洲朋友,乘车穿行在“死亡之海”腹地。他们沿着塔里木沙漠公路一路向前,见证中国治沙实践,学习流沙快速固定等相关技术。

他们的家乡撒哈拉沙漠周边,正深受荒漠化、干旱和土地退化的影响,破坏生态环境和多样性,粮食安全受到威胁,甚至可能引发社会动荡……

撒哈拉沙漠南缘的萨赫勒地区,土地退化和荒漠化日益严重。在非洲联盟主导下,这个地区多个国家发起“绿色长城”计划,通过跨国合作共同防治荒漠化。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与该计划保持长期合作。

“绿色长城”组织秘书处地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主管迪奥普·苏莱曼说,中国为防治荒漠化付出巨大努力,非洲可以从中获得启发,双方可携手应对可持续发展和气候变化等课题。

而在中国,历经60年治沙,一片片绿色的“希望之洲”,像浸在纸上的油滴,正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洇染扩展。

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塔里木盆地中心,在维吾尔语中意为“进去出不来的地方”。塔里木沙漠公路生态防护林工程已实施20年,攻克了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经济型防沙屏障建设等技术难题。

如今,三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公路已经建成,总长超过1200公里,为加快南疆地区建设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被当地人自豪地称为“幸福路”。这次参加培训班的非洲朋友,正是沿着其中一条公路深入沙漠腹地。

塔里木沙漠公路两侧,每隔约4公里就有一座水井房。在沙漠公路12号水井房,埃塞俄比亚技术人员阿贝鲁·泰纳与王亚斌和魏亚丽夫妇当面交流。

当听说这对夫妇长年坚守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阿贝鲁·泰纳深受感动。他说:“这是一份非常重要又很艰苦的工作。你们一直坚守职责,非常了不起。”

来自尼日利亚的非洲荒漠化控制倡议组织负责人奥马尔·丹拉迪·达希鲁得知梭梭树有耐旱、耐盐碱地等特点,他找到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徐新文,边说边比划,想知道梭梭树能否通过扦插而不是播种培育。

“我们都是在培育基地用种子种出幼苗,再移栽到沙地里,扦插不行。”徐新文说,“尼日利亚只有雨季和旱季,梭梭树得在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怕是在那边不好活啊!”

达希鲁追问:“不试试怎么知道?”

“好呀,那咱们就在尼日利亚的合作示范区试试。”徐新文与达希鲁相视一笑。

徐新文家中的沙发上一直放着一块皮革拼接的坐垫,上面还绣着他的名字。那是2018年去尼日利亚时,达希鲁特意为他准备的礼物。

“达希鲁是个活跃、有能量的人,重视中国专家,做事周密。”说起这位好友,徐新文满是赞许。

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提供的资料显示,中国专家在尼日利亚北部的卡诺州着手修建技术示范区,兼具防护林优化与经济功能,目前已经从尼日利亚10多个本土树种中选出4种试种,并向当地社区推广。

2023年6月12日,在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策勒沙漠研究站天然试验区,买尔当和学生查看沙拐枣生长情况。新华社记者 郝昭 摄

(三)

山羊嚼着金合欢树叶,松鼠和鹧鸪在地上蹦来跳去,螳螂落在树上,阳光穿过青翠的叶子……尼日尔西南部的锡米里高原,绽放勃勃生机。谁能想到,这个曾经荒芜的地方,得益于“绿色长城”计划,如今已变身为动植物的小天堂。

眼下,在非洲撒哈拉沙漠南缘,一道“绿色长城”正蜿蜒向前伸展。这是一条设计宽15公里、长7000公里,横跨非洲的防护林。

这项工程始于2007年,由中国参与建设,并提供相关经验。其灵感,就来自中国的“三北”防护林。

6年前,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开始与泛非“绿色长城”开展合作。6年来,中国已在毛里塔尼亚、尼日利亚建成多个试验示范区,在埃塞俄比亚建设的围栏封育示范区已超200公顷……中国,正助力非洲加速建设“绿色长城”。

合作已见成效。中非专家研究发现,撒哈拉沙漠南缘萨赫勒地区的总荒漠化面积,已从2000年的72.31%下降至2020年的69.23%。专家预计,非洲“绿色长城”建成后,将较大改善撒哈拉沙漠以南10多个国家的自然环境,惠及当地数百万群众。

2023年6月17日,治沙工人在宁夏中卫市沙区铺设“刷状网绳式草方格沙障”。新华社发

中科院新疆生地所所长张元明介绍,中方科研人员在夯实国际合作基础上,正进一步加强和拓展面向中亚、非洲等“一带一路”国家的荒漠化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合作,将中国方案应用到生态保护的更多领域,促进信息共享和生物资源的惠益分享,造福全世界。

世界级的难题,需要世界级的智慧。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绿色发展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底色,这既是一种发展观,更是一种文明观。

从中国到非洲,从撒哈拉到塔克拉玛干,从构建绿色“一带一路”到建设美丽地球家园,中国正在用实际行动,与众多伙伴齐心协力,让沙漠停止扩张,为世界增添绿色。(记者李响、张晓龙、葛晨、王科文)


视听海南台手机客户端